15岁逃出青楼,34岁遭家暴离婚,入狱2次,最后却活成上海滩女王

九游游戏账号怎么转移到我自己账号
产品展示
栏目分类
九游游戏账号怎么转移到我自己账号
九游游戏账号怎么转移到我自己账号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15岁逃出青楼,34岁遭家暴离婚,入狱2次,最后却活成上海滩女王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17:48    点击次数:61

女权,在互联网这个培养皿中,变质了。

本来是追求男女平权,却常常因为性别对立,引发一场又一场的骂战和暴力。

那些浮于表面的女权思想就像假冒伪劣产品一样,让人恼火。

也怪不得,女权主义者成了人憎鬼厌的标签。

若是让100年前的女权主义者知道今日之窘境,该有多痛心!

那时,女权主义者是曙光,振奋了那时无数女性的热忱之心——

她们看到了平等的希望。

其中最传奇的便是,被称为女权运动的先驱。

她开办锦江茶室,招聘了一批女服务员,帮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;

还出资,参与创办了半月刊《上海妇女》,宣扬女性主义思想,为女性发声。

她唤醒了一批中国女性,并帮助她们追寻到了珍贵的独立与自由。

图 | 左一,董竹君

而她的一生,也是独立女性的高级活法。

13岁被卖入青楼,看尽人情冷暖;

15岁逃出魔窟,成为督军夫人;

34岁离婚带着4个女儿净身出户;

又从一无所有的单亲妈妈到了不起的大佬......

半生漂泊,两度入狱。

任凭命运一次又一次的轻薄,却始终活得独立自由,活出了一个女人的风骨。

董竹君没有原生家庭撑腰,婚姻也带给她很多痛苦。

但她硬是凭借自己,逆天改命,成了人人口中的传奇。

要论「出厂设置」,董竹君可谓低配。

1900年,她出生在上海的贫民窟。

父亲是拉黄包车的,母亲是佣人。

她本来有弟弟妹妹的,一个病死,另一个活活饿死。

在13岁那年,父亲重病。

为了偿还因病欠下的高利贷,把董竹君抵押给了青楼。

图 | 13岁的董竹君

她沦为清倌人,在青楼卖唱。

分别前,父亲含着泪向她承诺:

“你放心,三年后一定接你回家。”

虽说卖艺不卖身,但青楼从来就是身不由己的地方。

董竹君本想着熬过3年。

没想到,老鸨压根没想放过她。

甚至早就和别人讨论起她的“第一次卖身钱”。

从清倌人成为娼妓,董竹君宁死也不愿。

从此暗暗留心,寻找着逃离的机会。

就在此时,一个叫夏之时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。

夏之时,是时常光顾这里的夏爷。

他曾追随二次革命。

图 | 夏之时

两人日久生情。

夏之时迷恋她冰雪聪慧,并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;

董竹君欣赏他有激情,有改变社会的魄力。

他希望为她赎身。

董竹君深知自己需要找到他这样的靠山,才能跳出火坑。

但她拒绝了。

那时的社会,女子地位本来就低下。

若夏之时花钱赎的,自己就像商品一样被人买走,日后更得不到尊重。

她在诱惑面前,表现出了一个女子最冷静清醒的姿态。

她提出如果你答应我三个要求,我就自己逃出来,不花你一分钱。

一、不做小老婆;

二、要求夏之时送她去日本留学;

三、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,两人要组织一个好好的家庭。

夏之时被这位女子的魅力彻底折服,便一口答应了。

一天晚上,董竹君灌醉看守,跳窗而逃。

出逃时,她舍去一切绫罗绸缎和金银首饰。

一身朴素,来到夏之时的身边。

她没有那么往日的光彩夺目,却多了些许清冷气质,不可多得。

这是1915年,董竹君15岁,她成了身份显赫的督军夫人。

「人间清醒」波伏娃,曾经指出过:

“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。

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,走自己的路,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,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。”

不得不说,董竹君的幸运并不是遇到了夏之时。

而是因为她永远都清醒着,女人如何才能有尊严的活着。

无论是爱情,还是婚姻,她追求的始终是平等和独立。

婚后,夏之时遵守约定,让董竹君前往日本留学。

在那里,他们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生活。

丈夫陪着妻子,妻子在家学习。

不到四年的时间,董竹君就念完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理科的全部课程。

董竹君对丈夫的爱和感恩是不言而喻的。

因为,在这场风花雪月中,董竹君是灰姑娘,而夏之时是王子。

童话中,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便是结局;

现实中,结局早已不可揣测。

正如董竹君不可揣测婚后的丈夫为何变成那副模样。

夏之时爱她,但爱得十分霸道,把她当成私有财产一般的爱。

董竹君喜欢音乐,傍晚在寓所听到一阵尺八声。

吹奏的是爱尔兰民歌《夏天最后一朵玫瑰》。

听得入神,她会临窗遥望。

起初,夏之时会跟着一起聆听。

后来变了,他怀疑年轻的妻子爱上了吹尺八的男人。

经常冷嘲热讽。

后来,夏之时回国参加护国战争。

走时,他交给董竹君一把手枪。

一脸严肃地警告她:

“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,就用它自裁。”

董竹君内心很受伤,共枕多年竟如此不信任。

一年后,董竹君从日本回到四川——丈夫的老家,开始旧式大家族的日常。

图 | 全家福

这期间,夏之时被免去职务,从一个督军变成闲人。

为了逃避现实,他抽鸦片,喝醉了便打骂妻子。

还时常用封建思想约束董竹君,不许抛头露面,只容她做个封建少奶奶。

偏偏董竹君从不愿意当笼子里的金丝雀。

她从未想过要做谁的宠物。

于是,在夏之时眼中,董竹君至少背负两宗罪:

一是作为女人,太聪明了。

董竹君自小对贫穷有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
如今生活安逸了,她对经济独立仍有强烈的诉求。

她创办了女子织袜厂和黄包车公司,这些都让夏之时十分不满。

二是作为妻子,她的育儿观与丈夫水火不容。

夏之时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。

而董竹君连生了四个女孩,最后才终于生了个儿子。

图 | 董竹君与她的儿女

夏之时对四个女儿不管不顾,甚至不愿让她们上学。

董竹君却坚持要让她们受到良好教育。

有次看到女儿和男生玩闹,夏之时骂其不知羞耻。

“都是你妈管教不好,不如我送你一条绳,上吊好了!”

夏之时常对妻子叫嚷:

“丈夫要你做什么,你就该做什么。”

董竹君并不服从,屡屡自问:

“我是妻子,还是牛马?”

两个人,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。

一个与时俱进,永不停步;

一个踏进封建泥坑,越陷越深。

有一次,两人因为小事吵起来。

夏之时一怒之下冲进厨房,拿起菜刀追着要砍死她。

这一刻,董竹君彻底心凉——

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男人已经死了。

1929年,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,离开四川,去了上海,开始了分居生活。

诗人斐多菲说:

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

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

为了尊严和自由,董竹君再次逃离了囚笼。

除非你自愿低头,否则没人能把你的王冠摘下。

董竹君带女儿们离开夏家时,夏之时甩下一句话:

“你要是能在上海活下来,我就用手板心煎鱼给你吃。”

董竹君没有被他的话唬住。

她走的时候,跟她来的时候一样干净、决绝。

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,不仅惊动了夏家,也惊动了媒体。

被媒体称为:出走的娜拉。

只有娜拉知道,出走以后的日子有多艰难。

她最常去的地方是典当行。

当金银首饰,都不曾流泪。

等到连大女儿的提琴都要当掉的时候,她忍不住一阵阵的心疼。

图 | 左二,董竹君大女儿国琼

她曾开过黄包车公司,经商方面有些经验。

经过多方筹集资金,1930年,董竹君在上海闸北开办群益纱管厂。

突破重重阻碍之后,好不容易厂子有了点起色,不幸在淞沪抗战中被日军炮火摧毁。

苦心经营转眼灰飞烟灭。

祸不单行!

当时母亲病重,父亲死去,董竹君整日面对巨大的压力,几乎绝望到快自杀的地步。

但看看自己身旁的四个女孩子,她们还那么小,那么可爱。

图 | 董竹君与女儿

“若我死了,被她们的父亲追回四川,极度的男尊女卑,她们会多么悲惨!”

她不曾料到,自己会再次成为贫穷的囚徒。

生活终于出现了一线转机。

一个名叫李嵩高的四川商人,主动找到董竹君,资助2000元给她,助她创业谋生。

这笔钱对她来说太重要了。

可是无缘无故受到这么大恩惠,实在过意不去。

李嵩高见状说:

“我没有别的目的,只是听说了你的故事。

一个女人为了尊严和自由,宁愿净身出户,实在让我佩服。

这笔钱,日后你发迹了再还给我。”

董竹君这才欣然接受。

之后,她便用这笔钱,在上海滩开了一家川菜馆锦江饭店。

因经营得当,生意非常兴隆。

就连都常常光顾,并帮董竹君扩大了店面。

有人会觉得,董竹君太幸运了。

先是遇到了夏之时,带她出国留学,后遇到李崇高,助她创办了锦江饭店。

然而,幸运也是一种实力。

任何一个机遇,都是需要做好准备才能抓住的。

如果董竹君不敢净身出户,也不会赢得贵人相助;

如果没有在日本期间学习、摸爬滚打出来的创业经验,也不会让锦江饭店一炮而红。

鲁迅说,娜拉出走后,只有两条路,要么堕落,要么回来。

董竹君走了第三条路,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。

十年动乱时,董竹君已经67岁了。

她被人诬陷是汉奸特务。

一家人被查抄驱赶。

组织上还勒令她乖乖认罪。

她腰杆挺直,坚决不认。

结果被打得昏死过去,关押到秦城监狱。

后来又转移到功德力监狱。

这一关就是整整五年。

在监狱里,她依然过好生活。

狱中两个星期才能洗澡。

图 | 董竹君在监狱时的唯一一件背心

她安慰自己:“债多不愁,虱多不痒。”

不得不说,心很大。

倘若不乐观点,可能生活真的过不下去。

她每天会刷两遍马桶;

在狭窄的囚笼里小跑锻炼;

每天早晚看书,书被缴走时,她就看报;

在狱中过70岁生日时,给自己写了首诗,祝自己生日快乐。

辰逢七十古稀年,身陷囹圄罪何见。青松不畏寒霜雪,巍然挺立天地间。

即便在狱中,她也很认真地在生活。

13年后,她才正式获得平反。

每每看到监狱这些故事,就觉得荡气回肠。

这就是女神啊,坚韧如磐石。

图 | 晚年董竹君

晚年的董竹君住在北京东城胡同里。

80多岁时,她开始拿起笔,写出了自己的一生。

她拖着病痛的身体,花费8年时间。

反复斟酌,写出40多万字的自传《我的一个世纪》。

董竹君在自传里写道:

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,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。

是的,回首一生,董竹君几乎没有低过头。

董竹君没有原生家庭撑腰,婚姻也带给她很多痛苦。

但她硬是凭借自己,逆天改命。

图 | 周恩来总理接见董竹君

一个穷丫头,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,黄包车夫的女儿,青楼卖场女,秦城囚徒,

最终逆袭成为督军夫人,上海滩商界了不起的大人物。

一手烂牌,她硬是打出了王炸。

这就是董竹君,一个靠双手书写自己传奇的女人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